- A+
鴻蒙開創之初,先民睛看天地,不聞萬物之名,只知萬物之形。形狀、顏色、氣味、觸感...人們以五種感官認識萬物,了解萬物,幾何圖形就是從具體的實物抽象而來的圖形。
最常見的是方圓二形。
對方形的青睞可能源于空間利用的最大化,對圓形的崇拜可能源于對太陽的簡單崇拜,人們將這種理解轉化為自己的生產和生活,“圓中規,方中矩”。
圖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品
(手中所持分別為規則和矩)
方圓融合不僅是為了更完美的藝術效果,而且有著深刻的意義——君子修身,外圓而內方,待人如春,自律如秋。
以形簡意深為主要特色的明式家具,方與圓更在工匠手中衍生出豐富的變化,甚至貢獻了中國傳統家具的巔峰之作。
今日,讓我們一起走近明式家具,探索方圓的奧秘。
圖片
青青紅木天圓地方器座研究社收藏
方
圓
方材與圓材
方形材料和圓形材料是明式家具的基本構件,其結構往往與不同的榫卯連接搭配,形成穩定的結構,形成不同造型風格的家具。
以方形材料為主的家具往往棱角分明,端部優雅,如八仙桌、四面平整等;以圓形材料為主的家具圓潤、柔和、優雅,如圓角柜、圓包、圓腿包等。
圖片
美國費城博物館藏品
圖片
故宮博物院黃花梨方桌
當然,明式家具的家具制作方法非常巧妙,方材和圓材可以在零件層面融合成一個,也就是說,“外圓里方”。
圖片
明黃花梨木雕圈椅(局部)
這是因為家具的制作方法大多來自建筑,所以圓材料的使用在家具中更為常見,但為了更好地與水平構件連接,工匠們會將其改為正方形。這種做法也符合君子修身之道,使家具更具文化內涵。
王世祥先生還試圖在明式家具研究中總結方形材料在束腰家具和無束腰家具中的使用規律:有束腰家具,四足多用方形材料,無束腰家具多用圓形材料或外圓內。
圖片
他還區分了全無束腰的方角柜和圓角柜,將方角柜納入腰帶系統,將圓角柜納入無束腰系統,以及許多其他類型的家具與之協調,分別適應方圓兩種風格??梢钥闯?,在傳統家具系統中,方圓材料的應用始終遵循相應的原則“文法”。
方
圓
方桌與圓桌
就明式家具的整體造型而言,方圓也是兩種最基本的造型,即方桌和圓桌、方凳和圓凳、方桌和圓凳...方桌與圓桌的對比最具代表性。
圖片
(傳)明仇英《清明上河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方桌在傳統家具中非常常見,因為方桌是滿足人們吃喝玩樂需求的基礎,即使是窮家白戶,也常常有一張柴木方桌。
方桌類型通常按尺寸劃分:邊長80cm四人圍坐,名四仙桌;八人圍坐一米左右,名八仙桌。
圖片
黃花梨羅鍋馬蹄腿八仙桌研究所收藏
兩者之間還有另一種“六仙桌”說法,四人太寬,八人太擁擠,所以頗有爭議,也有人認為六仙桌是一種長方桌。
圓桌有明顯的時代差異。我們現在看到的圓桌物品大多是清代中后期的作品,幾乎所有以圓桌為核心的古典園林或名人故居的布局和陳設都延續了這一時期的傳統。
圖片
蘇州拙政園留聽閣
事實上,圓桌也用于明朝,但明朝的圓桌大多由兩個半圓桌組成。這種半圓桌也叫半圓桌“月牙桌”。
月牙桌通常有四條腿,拼接面的兩條腿的寬度只有其他腿的一半。與另一張月牙桌拼接后,每條腿的寬度可以保持一致,保持完整性。
小心翼翼的工匠還會在拼接面上做榫卯設計,使拼接更加緊密,不會出現拼接大圓桌后中心露出縫隙的尷尬局面。
蘇州 拙政園 留聽閣
其實圓桌在明代也是有使用的,只不過明代圓桌多以兩個半圓桌拼合而成,這種半圓桌也被叫做“月牙桌”。
月牙桌常各有四腿,拼合面的兩腿寬度僅為其余腿一半,和另一張月牙桌拼合后正好能使每條腿寬度一致,保持審美上的整體性。
細心的工匠還會在拼合面面沿上作榫卯設計,使之拼合更為緊密,不會出現拼成大圓桌后中心露一條縫隙的尷尬情況。